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江西省彭泽县矿管局扶贫工作纪实

    信息发布者:wxp6688
    2017-12-14 20:52:07    来源:九江新闻网   转载

    讯(吴义珍)“你们看,乔亭村多美呀!这里山好、水好、人好!欢迎你们常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找找商机、搞点投资!”说这话的是江西省彭泽县矿管局驻彭泽县浩山乡乔亭村第一书记——曾银群。从驻村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同事们就经常重复类似的话语,不遗余力地向身边人推荐乔亭村,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扶贫机会。

    党建+助力,筑脱贫致富之基

    乔亭村藏在大山中间,距离县城五十公里,没有工业,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农业也仅仅是传统单一的水稻和棉花,经济效益极低,辛辛苦苦干一年还有可能亏本,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一些家庭因残、因病、因学、缺少劳力等原因致贫。经过精准识别,该村共有贫困户37户、134人,彭泽县矿管局担负起了乔亭村的精准扶贫任务。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该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成立之初就把建好“两个”党支部的目标作为“第一步棋”,一是成立驻村工作队党支部;二是加强帮扶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队认为,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是打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重要保障。驻村第一书记利用担任该局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激活党员的活力,增强示范带动力量,鼓励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生机与活力,全局15名党员积极与37户“穷亲戚”认亲,及时上门与贫困群众交流沟通,了解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引导工作,因户、因人施策,制定帮扶方案,寻找致富门路。一年多来,帮扶干部共制定帮扶措施共计50余条,主要领导到村指导脱贫工作30余次,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口家中走访慰问230余人次。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村两委是直接执行者、参与者和落实者,提升村干部的能力能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刚到乔亭村时,村里唯一一台电脑布满灰尘,一看就是“聋子的耳朵”。扶贫工作涉及大量表格制作和基础资料的填写、传送,不依靠电脑很难完成。村委5个人,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一人懂电脑操作,连基本的word文档都不会。驻村队员就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电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三人能够较熟练的用电脑打字、制表、美图等。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在精准扶贫中示范带头作用,是工作队下的“第二步棋”。乔亭村有党员35人,当中有在外办企业的,有在家靠种植养殖致富的。工作队利用党员大会、座谈会和个别到访的形式主动与党员联系,请求他们作表率,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在浙江杭州开彩印厂的党员孙青松就安排了4名贫困户就业,并作了工资不少于2500元的承诺;党员周文学是本地养牛大户,他的养牛厂接收了2名贫困户长年务工,月工资2300元,“这样不仅解决了我的工作收入问题,还能照顾到家,我当然高兴。”聋哑贫困户伍昆元用笔写下这句话,表达着内心的激动。

    社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方式。正如前文所述,驻村工作队成员们四处招商、多方联系,协调企业捐赠石料240吨,出动大型机械20台次整修水毁河道、河坝250米,清淤河床、除障4000米;企业、个人爱心捐款5万元;该局还出资5万元修通了影响学生安全的村小学门前下水道230米,解决了学生家长出行安全问题;为了村村通公路,并出资9万元修路1.3公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实干+巧干,拓脱贫致富之路

    37户、134人全面脱贫,工作难度可见一斑。但驻村工作队砸下铮铮的誓言:一人脱贫不算脱贫,全村脱贫奔小康才是真脱贫。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摸底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是重要环节,工作量很大。队员进村后,就及时召开村两委会,摸清全村大概情况,再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逐户摸查情况,他们白天上门调查走访,晚上在村部汇总信息。七八月的天气,高温酷暑,村里条件简陋,蚊虫又多,驻村干部加班加点,吃住在村里,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摸清全村450户、2200余名群众的情况。并按照“七步法”程序,多次召开群众评议会,对贫困户对象进行精准识别。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在调查走访中,对群众有异议的贫困户也严格按照“七步法”要求,再次进行识别。对群众意见大、经反复核实不能纳入的一贫困户进行了剔出。贫困对象的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难题,工作队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按照要求走好每一道程序,要让群众服气,群众满意。

    同时,为减少群众跑路之苦,工作队在不多的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购买了打印机,每天同村干部一起抱着机器逐户上门复印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残疾证等资料。白天没人在家的,就晚上去,晴天群众没空,就雨天上门。有时为了收集齐一户资料要跑四、五趟,通过这些措施,一周内就完成了全部贫困户的资料收集工作。一步到位的主动上门服务免去了37户贫困户的麻烦,赢得了群众赞誉。

    熟悉每户贫困户的情况是驻村工作队的基本要求。刚驻村时,为能准确找到分布在12个自然村的37户贫困户,工作队采取“一张图二步走三记号”的笨办法“认门”:画一张贫困户平面分布图,做标记,每天早晚徒步上门,经过近半个月的反复强记,工作对员不仅能准确的画出每户贫户的位置,并能指到那带到那。为能对每户贫困户家的情况了如指掌,队员每次走访都必带笔记本,将贫困户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将他们的需求信息制成台账,并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是驻村干部的首要任务。在一次走访中,曾银群书记在得知彭家组贫困户李的毛家中多年来一直没有照明用电,行动不便的他盼电心切。曾书记当即要求村干部联系供电部门,请他们特事特办,在三个工作日内解决了该贫困户十几年来的实际问题。贫困户凌某金、曾某祥患有智力障碍等方面问题,为帮助其办理残疾证,工作队租车带领2人到市级专科医院做鉴定,经科学鉴定,两人均定为3级残疾,每年能拿到600元政府补贴。

    精准+普惠,见脱贫致富之绩

    近日,在该县浩山乡一片已收割的稻田边上,几名工人正把一筐筐鸭子装上从安徽来的一辆大卡车上。卖鸭的人叫唐忠于,是乔亭村的一名贫困户。

    “今天卖鸭2700只,每只21元,能收获56000多元,还有3000多只鸭等十多天后再卖,价格还能涨点,真多亏了曾书记你们扶贫,帮我跑项目、跑资金!”唐忠于高举着即将装车的鸭子,喜滋滋的向来到现场的曾银群书记讲述着,沧桑的脸上难掩收获的喜悦。

    图为贫困户唐忠于售鸭现场,共销售成鸭5200只,纯利润53000元。

    “唐忠于的确不容易,自身残疾,母亲多病,妻子有类风湿病,还有一个儿子在上学,一个女儿也是刚刚到广东东莞去做学徒工,家里一直欠着不少外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通过帮扶和自己的努力,成功脱贫。”曾书记清楚的记得,为帮助唐忠于脱贫,在明确养鸭为其脱贫路径后,就带着唐忠于一次次跑县扶贫办、农牧局、信用社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商扶贫项目和争取扶贫资金。在县政府加大扶贫力度的利好政策下,为他争取到小额低息贷款5万元,大户带动小户项目1个、资金5万元,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有爱心企业出资2万元,为其搭建起了养鸭棚,另一家企业出动挖机帮助修建约2亩面积的养鸭池。“这样不仅能保证脱贫可持续性,也减少了四处放养的辛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曾书记说。“我们算了一笔账,唐忠于家今年卖鸭纯收入有近7万元,加上低保、粮补、教育扶贫资金等政策性收入和社会赞助等收入,他家2017年纯收入将超10万元,脱贫是没有问题的,可持续也是没有问题的。”

    唐忠于家能平稳脱贫和保证可持续性只是该村贫困户脱贫中的代表之一。据笔者了解,乔亭村37户贫困户都因户施策,制定了可行的脱贫方案。县政府出台的“十大”扶贫措施都被工作队因人、因户落实在每户贫困户头上。据统计,贫困户中有1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住宿补助、生活补助,并由政府帮助购买了保险、校服和教辅经费等,2名高职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截至目前有11户贫困户对房屋进行了重建和维修,享受到危改资金165000元,1户贫困户进行了异地搬迁,尚有9户贫困户危改项目正在申请审批中;134人中享受国家低保政策的64人、五保7人;健康扶贫已有28名贫困户受益;介绍到企业打工、安排村环卫员就业15人;光伏发电产业贫困户全覆盖,每年能给贫困户增加收入1200元,且有20至25年发电期;香菇产业合作社会启动后,能带动12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过政府不断加大的帮扶政策力度,加上我们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乔亭村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没有问题的。”曾书记信心十足的算着扶贫账。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工作队在制定帮扶计划时,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与百姓的需求相结合,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通过大户带小户发展壮大养殖业。利用养殖大户唐忠于带动10户贫困户养殖,采取合作社的方式,由唐忠于免费提供鸭苗、饲料和防疫技术,并负责成鸭的回收,通过这项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年;二是利用山区气候、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业,通过大户示范效应,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八万元的投资款已筹措到位,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香菇示范园场地已平整完工,部分资源已到场,2017年12月底就可完工,2018年初就可播种,下半年产生效益;三是由该局筹措资金建立的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每年预计发电量6000度,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用于扶贫户发展生产。


    近期确定的“白海线”公路升级改造又给脱贫工作带来利好消息。“我们想结合乔亭村的良好生态环境,打好旅游牌,建起农家乐,通过对村庄‘三路两河’的治理提升形象,吸引外来人员和村民回乡创业,还要做好村民土地流转工作,使农民成为股民增加收入,利用好丰富的山林资源,做好林下经济文章,拓宽致富路”。说起今后的脱贫路,曾银群书记充满自信。

    一系列扎实工作、一件件暖人心的实绩,让彭泽县矿管局驻村工作队成了乔亭村群众的知心人,群众有难事都愿意找扶贫干部帮忙,有心事也愿意找扶贫干部倾诉。工作队要求扶贫干部要24小保证手机通畅,随时接听群众电话。据统计,一年来,他们接听群众电话和接待来访84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微心愿”56件。让我们为这支肯干、实干、巧干、干出了成绩的驻村工作队点赞!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